400-016-1080
021-51088618
适用范围:
适用的电梯类型:适用于永久安装的新乘客电梯和客货电梯,包括具有牵引、强制或液压驱动的,服务于特定层站,轿厢用于运输人员或人员和货物,由绳索、链条或千斤顶悬挂,并在与垂直方向倾斜不超过 15° 的导轨之间移动的电梯。此外,还涵盖额定负载不超过 300 公斤且不用于载人的服务电梯。
适用的安全部件:
层门门锁装置:用于锁定层门,确保层门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保持关闭状态。
防止电梯坠落或意外移动装置:如安全钳、上超制动器、UCMP(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)等,这些装置在电梯出现异常情况时能防止轿厢坠落或失控移动。
限速装置:监测电梯运行速度,当速度超过规定值时触发安全装置,如限速器。
蓄能 / 耗能型缓冲器:在电梯冲顶或蹲底时吸收或消耗能量,减轻冲击力,保护乘客和设备安全。
液压系统中防止掉落的安全装置:如破裂阀,当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时,防止轿厢掉落。
含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:以安全电路形式存在的电气安全装置,确保电梯安全控制系统的可靠运行。
不适用的范围:
额定速度≤0.15m/s 的升降机。
额定速度超过 1m/s 的液压升降机,或泄压阀整定值超过 50MPa 的液压升降机。
现有建筑物中的新乘客或货物乘客电梯,若因建筑物限制无法满足 EN 81-20 的某些要求,应考虑 EN 81-21。
起重设备,如链斗式升降机、矿山升降机、剧院升降机、建筑和公共工程场所用自动笼、料斗、升降机和起重机械、船舶起重机、海上勘探或钻井平台、建筑和维护设备或风力涡轮机的升降机等。
对本标准实施前安装的电梯进行的重要修改。
电梯运输、安装、维修和拆卸操作期间的安全。
核心要求:
EN 81-20 围绕“机械安全、电气安全、功能安全”三大维度,对电梯的设计、材料、结构、防护、控制等提出具体要求,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规范降低电梯运行中的风险(如坠落、挤压、剪切、撞击、困人等)
1. 机械安全要求
结构强度:电梯的主要承载部件(如轿架、对重架、导轨、钢丝绳/链条)需通过力学计算和试验,确保在额定载荷、冲击载荷(如紧急制动)、疲劳载荷下的强度和刚度。例如,轿厢架的变形量需限制在设计范围内,避免影响运行安全。
防护装置:
运动部件(如曳引轮、限速器、张紧轮)需设置防护罩,防止人员接触;
曳引机底座需防滑脱设计,避免因振动导致移位;
导轨需设置端部缓冲器(如液压式或聚氨酯式),减少轿厢/对重坠落时的冲击。
材料与工艺:接触乘客的表面需无尖锐边缘、毛刺;焊接部位需符合 EN 1090 标准的焊接工艺评定(WPS),并通过无损检测(如超声波检测)验证质量。
2. 电气安全要求
电气绝缘:所有带电部件需满足规定的绝缘电阻(如动力电路≥1MΩ,控制电路≥0.5MΩ)和耐压测试(如动力电路需承受 1500V AC/1min 无击穿)。
接地保护:金属外壳、框架需可靠接地,接地电阻≤4Ω;控制柜内的保护接地需与主电源地共地。
电气防护:电缆需具备机械防护(如穿管或槽);接线端子需防松脱设计;控制电路需设置短路保护(如熔断器或断路器)。
安全回路:电梯的关键安全部件(如门锁、限速器、安全钳、缓冲器、紧急停止按钮)需串联成安全回路,任一部件失效时,回路断开并触发紧急制动(急停),确保电梯无法运行。
3. 功能安全要求(EN ISO 13849 配合)
EN 81-20 要求电梯的控制功能(如运行、平层、开门、紧急制动)需满足功能安全,即系统在故障时仍能避免危险。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:
风险评估:根据 EN ISO 12100 对电梯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进行分析(如机械伤害、电气故障、软件错误),确定各安全功能的目标风险等级。
性能等级(PL)或 SIL:基于风险评估结果,确定每个安全功能需达到的 PL(a~e 级,越高越安全)或 SIL(1~3 级,对应 EN 61508)。例如,防止轿厢坠落的安全功能通常要求 PL d 或 SIL 2。
验证与确认:通过设计验证(如冗余设计、故障注入测试)、现场测试(如模拟限速器动作触发安全钳)证明功能安全目标的达成。
认证流程:
确定产品范围:明确要认证的电梯类型及安全部件,如主制动器、安全钳等。
选择评估程序:根据 2014/33/EU 指令附录 IV-VII 选择适合的评估模式。
准备技术文件:包括产品描述、设计图纸、风险分析报告、材料证明、出厂测试流程等。
进行型式试验:由欧盟公告机构对样品进行测试,如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测试、安全钳的超速触发测试等,验证产品是否符合 EN 81-20 标准的要求。
工厂生产控制评估:公告机构对制造商的工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,确保批量生产的产品与通过测试的样品一致。
加贴 CE 标志:产品通过评估后,制造商可在产品上粘贴 CE 标志,表明产品符合 EN 81-20 标准及相关欧盟指令要求,可以合法进入欧盟市场销售和使用。